13部門推動提高化工有色等行業綠色化水平
2021-03-31
近日,國家發改委等13部門發布關於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。意見提出,在冶金、石化等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實施成效突出、複製推廣價值大的智能製造標杆工廠,加快製定分行業智能製造實施路線圖;推動提高鋼鐵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、建材、紡織、造紙、皮革等行業綠色化水平。
意見提出,聚焦重點環節和領域,從6個方麵加快推動製造服務業發展,以高質量的服務供給引領製造業轉型升級和品質提升。
提升製造業創新能力。發展研究開發、技術轉移、創業孵化、知識產權、科技谘詢等科技服務業,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,加速科技成果轉化,夯實產學研協同創新基礎,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精準對接、深度融合,提升製造業技術創新能力,提高製造業產業基礎高級化、產業鏈供應鏈現代化水平。提升商務谘詢專業化、數字化水平,助力製造業企業樹立戰略思維、創新管理模式、優化治理結構,推動提高經營效益。加快工業設計創新發展,提升製造業設計能力和水平,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變。
優化製造業供給質量。支持企業和專業機構提供質量管理、控製、評價等服務,擴大製造業優質產品和服務供給,提升供給體係對需求的適配性。加快檢驗檢測認證服務業市場化、國際化、專業化、集約化、規範化改革和發展,提高服務水平和公信力,推進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,推動提升製造業產品和服務質量。加強國家計量基準標準和標準物質建設,提升計量測試能力水平,優化計量測試服務業市場供給。發展麵向製造業的研發、製造、交付、維護等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,實現製造業鏈條延伸和價值增值。鼓勵專業服務機構積極參與製造業品牌建設和市場推廣,加強品牌和營銷管理服務,提升製造業品牌效應和市場競爭力。
提高製造業生產效率。利用5G、大數據、雲計算、人工智能、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,大力發展智能製造,實現供需精準高效匹配,促進製造業發展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變革。加快發展工業軟件、工業互聯網,培育共享製造、共享設計和共享數據平台,推動製造業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價值共享。發展現代物流服務體係,促進信息資源融合共享,推動實現采購、生產、流通等上下遊環節信息實時采集、互聯互通,提高生產製造和物流一體化運作水平。
支撐製造業綠色發展。強化節能環保服務對製造業綠色發展的支撐作用,推進合同能源管理、節能診斷、節能評估、節能技術改造谘詢服務、節能環保融資、第三方監測、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、環境綜合治理托管服務等模式,推動節能環保服務由單一、短時效的技術服務,向谘詢、管理、投融資等多領域、全周期的綜合服務延伸拓展。發展回收與利用服務,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係,暢通汽車、紡織、家電等產品生產、消費、回收、處理、再利用全鏈條,實現產品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大化。
增強製造業發展活力。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,充分利用多元化金融工具,不斷創新服務模式,為製造業發展提供更高質量、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。發展人力資源管理服務,提升人才管理能力和水平,優化人才激勵機製,推動穩定製造業就業,助力實現共同富裕。加大數據資源開發、開放和共享力度,促進知識、信息、數據等新生產要素合理流動、有效集聚和利用,促進製造業數字化轉型。
推動製造業供應鏈創新應用。健全製造業供應鏈服務體係,穩步推進製造業智慧供應鏈體係,創新網絡和服務平台建設,推動製造業供應鏈向產業服務供應鏈轉型。支持製造業企業發揮自身供應鏈優勢賦能上下遊企業,促進各環節高效銜接和全流程協同。鞏固製造業供應鏈核心環節競爭力,補足製造業供應鏈短板。推動感知技術在製造業供應鏈關鍵節點的應用,推進重點行業供應鏈體係智能化,逐步實現供應鏈可視化。建立製造業供應鏈評價體係,逐步形成重要資源和產品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係統,完善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機製,提升我國製造業供應鏈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。
意見提出,以專項行動和重點工程為抓手,統籌謀劃、重點突破,實現製造業與製造服務業耦合共生、相融相長。
製造服務業主體培育行動。圍繞製造業共性服務需求,加快培育一批集戰略谘詢、管理優化、解決方案創新、數字能力建設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台。支持製造業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,剝離非核心服務,為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提供研發設計、創業孵化、計量測試、檢驗檢測等社會化、專業化服務。鼓勵製造服務業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開展並購重組,實現集約化和品牌化發展。培育一批製造服務業新型產業服務平台或社會組織,鼓勵其開展協同研發、資源共享和成果推廣應用等活動。
融合發展試點示範行動。深入推進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,培育服務衍生製造、供應鏈管理、總集成總承包等新業態新模式,探索原材料、消費品、裝備製造等重點行業領域與服務業融合發展新路徑。進一步健全要素配置、市場監管、統計監測等方麵工作機製,打造一批深度融合型企業和平台。遴選培育一批服務型製造示範企業、平台、項目和城市,推動服務型製造理念得到普遍認可、服務型製造主要模式深入發展。
中國製造品牌培育行動。完善國家質量基礎設施,加強標準、計量、專利等體係和能力建設,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。充分調動企業作為品牌建設主體的主觀能動性,建立以質量為基礎的品牌發展戰略,不斷優化產品和服務供給,促進製造業企業提升質量管理水平。持續辦好中國品牌日活動,講好中國品牌故事,宣傳推介國貨精品,在全社會進一步傳播品牌發展理念,增強品牌發展意識,凝聚品牌發展共識。
製造業智能轉型行動。製定重點行業領域數字化轉型路線圖。抓緊研製兩化融合成熟度、供應鏈數字化等亟需標準,加快工業設備和企業上雲用雲步伐。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,集聚一批麵向製造業中小企業的數字化服務商。推進“5G+工業互聯網”512工程,打造5個內網建設改造公共服務平台,遴選10個重點行業,挖掘20個典型應用場景。在冶金、石化、汽車、家電等重點領域遴選一批實施成效突出、複製推廣價值大的智能製造標杆工廠,加快製定分行業智能製造實施路線圖,修訂完善國家智能製造標準體係。開展聯網製造企業網絡安全能力貫標行動,遴選一批貫標示範企業。
製造業研發設計能力提升行動。推動新型研發機構健康有序發展,支持科技企業與高校、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、產業研究院、中試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,盤活並整合創新資源,推動產學研協同創新。大力推進係統設計、綠色設計和創意設計的理念與方法普及,開展高端裝備製造業及傳統優勢產業等領域重點設計突破工程,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工業設計研究平台,突出設計創新創意園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綜合拉動效應,探索建立以創新為核心的設計賦能機製,推動製造業設計能力全麵提升。
製造業綠色化改造行動。開展綠色產業示範基地建設,搭建綠色發展促進平台,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專業化服務能力的市場主體,推動提高鋼鐵、石化、化工、有色、建材、紡織、造紙、皮革等行業綠色化水平。積極打造家電銷售和廢舊家電回收處理產業鏈,探索實施家電企業生產者責任延伸目標製度,研究開展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企業資源環境績效評價,促進家電更新消費。
製造業供應鏈創新發展行動。探索實施製造業供應鏈競爭力提升工程,逐步完善戰略性新興產業供應鏈關鍵配套體係,鞏固製造業供應鏈核心環節競爭力。開展製造業供應鏈協同性、安全性、穩定性、競爭力等綜合評估,研究繪製基於國內國際產業循環的製造業重點行業供應鏈全景圖。鼓勵企業積極參與全球供應鏈網絡,建立重要資源和產品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係統。研究國家製造業供應鏈安全計劃,建立全球供應鏈風險預警評價指標體係。
製造服務業標準體係建設行動。深入開展信息技術、科創服務、金融服務、服務外包、售後服務、人力資源服務、現代物流、現代供應鏈、設施管理等服務領域標準化建設行動,推動製造服務業標準體係逐步完善。持續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體係、網絡互聯、邊緣計算、數據規範體係和工業APP等共性標準,支持涉及安全健康環保的技術要求製定強製性國家標準。
製造業計量能力提升行動。構建國家現代先進測量體係,加快國家產業計量測試中心和聯盟建設,培育計量測試等高技術製造服務業,聚焦製造業“測不了、測不準”難題,加強計量測試技術研究和應用,加大專用計量測試裝備研發和儀器儀表研製,提升製造業整體測量能力和水平,賦能製造業產業創新和高質量發展。